English

越剧小百花何以万里红

1998-03-23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潘剑凯 我有话说

在电影、电视等娱乐方式盛行的今天,地方剧种怎样求生存图发展?

浙江越剧界的做法是:走出去,靠演出来培养观众、开拓市场。

去年4月下旬,由文化部艺术局、浙江省文化厅联合举办的浙江越剧小百花全国万里行巡演拉开帷幕。省小百花越剧团和绍兴、诸暨等市(县)小百花越剧团共7支队伍,携《西施断缆》、《梨花情》、《陆文龙》等20多台戏目,在几个月的时间里,行程2.68万公里,跨越12个省的52个市(县)演出186场,观众27万余人次,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这次越剧万里行,不花国家一分钱,收入达到154万元,使参演各团保持了总体收支平衡,有的团还略有盈余。浙江省文化厅艺术处调研员应志良认为,万里行的成功在于各团从实际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把越剧推向潜在的市场,探索出了一条新时期地方剧种演出经营的新方式。

诸暨越剧团在浙闽赣一带演出,这些地区的人民对越剧较为熟悉,于是,他们一路演出一路从越剧爱好者中吸收志愿者作为促销助手。团里成立了一支由8位爱好者组成的促销队伍。剧团尚未启程,促销队伍已捷足先登,落实好各演出点的票务。

在厦门、广州、深圳这些发达地区,人们生活节奏快,现代娱乐业发达,为了吸引观众,他们在宣传和服务上狠下功夫。在演出开始前一周,绍兴小百花就在广州的几家主要报纸上刊登了演出广告和介绍主要剧目剧情的文章,并设立了8个售票点,又与当地演出公司共同推出6条线路的免费专车为看戏的群众提供方便。5月份,广州遭遇了百年未遇的大水灾,但绍兴小百花的《劈山救母》的上座率依然在80%以上。在深圳,尽管票价高达60、80、100元,但绍兴小百花文武兼备的演出,硬是吸引了终日忙碌的人们。广深两地的演出,还吸引了一大批香港观众前来,并且出资邀请剧团到中山市加演了两场。上虞小百花在厦门演出前,印制了精美的广告招贴画广为张挂。该团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厦门市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厦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毛振亚观看演出后说:“这样好的戏,厦门要多演几场,由市委宣传部专场统包。”

物质产品要讲名牌,精神产品也要讲名牌。拥有茅威涛等名演员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在戏曲界享有盛誉,为了充分发挥名牌效应,该团一改剧场包剧团的演出惯例,而以“反包场”的出票方式来争创效益。这样做,虽然剧团承担了原来剧场的风险,但“小百花”的名牌效应使他们化险为夷。万里行让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深刻地体会到:没有风险就没有经济效益,演出市场同样要有名牌去占领。

浙江越剧小百花全国万里行巡演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对其他地方剧种走向市场的启示也是多样的。应志良认为,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依然有着传统戏曲的立足之地,关键是要走出去,靠演出来赢得观众、开拓市场。同时,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要像企业一样重视宣传、重视营销机制的作用。过去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今天娱乐项目纷呈的情况下,“酒香也要巧叫卖”,加大宣传力度,完善促销机制,是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戏曲走向市场的重要途径,越剧万里行在这方面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